关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政策解读
政策
发布部门: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1日
有效性:有效
坚持“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是中小企业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细分行业“小巨人”、“单打冠军”、“配套专家”,为促进全市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发展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全市省级、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为59户和151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仅占全市中小企业总数的0.9%,却贡献了16%的主营业务收入和18%的税收,呈现出资产、就业、速度、效益全面上升的良好态势,小块头焕发了大能量。因此,乘势而上,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全面深入推进我市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既是现实需求,更有长远意义。主要内容分为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发展方向、重点任务、推进措施五个部分。(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为突破口,以强化政策扶持、完善服务体系、加大资源整合为支撑,引领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化发展,促进铜陵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为加快推进制造强市和幸福美丽新铜陵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二)主要目标以“研发一流技术、制造一流产品、培育一流企业家、实施一流管理”为着力点,培育打造一批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发展,提升“铜陵制造”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到2022年,全市培育“专精特新”入库企业突破800家,其中,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20%以上。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家以上。市级规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5%以上。(三)发展方向坚持高质量发展,高目标定位,高强度推进,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对标国际、国内行业先进,创新转型,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方向发展,培育发展一批在产品、技术、业态和经营方式上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科技小巨人”“单打冠军”“隐形冠军”和“配套专家”。(四)重点任务主要是实施六大工程:1.育苗扶壮促进工程重点措施:一是推进全民创业。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群体。二是梯队滚动培育。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原则,市县(区)联动,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三是打造行业标杆。分行业遴选一批产业链节点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导支持特色优势企业发展,打造一批单打冠军、配套专家、科技小巨人。四是集群集聚发展。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关联发展,培育打造产业生态链,推动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推动省级产业集群镇提质创牌。2.破冰暖企专项工程重点措施:一是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银企对接,全面深化“4321”新型政银担,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军多层次资本市场。二是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引导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传统营销模式,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提高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能力,引导和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拓展国内外市场。三是有效降低企业成本。重点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地方权限内最大程度降低企业要素成本。四是强化转型人才支撑。实施企业家领航计划和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供给能力,缓解中小微企业用工难题。3.创新驱动发展工程重点措施:一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主体,实施一批产业创新和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建设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创建升级各类创新研发机构。二是实施技改升级行动。实施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工程,开展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创建工作。实施节能技改示范工程,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三是扩大企业有效投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扩大投资,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参与盘活政府性存量资产,参与国企重大投资项目、成果转化项目和资产整合项目。四是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加大优质中小企业对外推介,加大与央企、国内外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上市公司强强合作,做大做强。4.业态模式创新工程重点措施:一是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企业登云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服务化发展,创建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二是促进协作配套。培育一批以大企业、大项目、大工程为依托,研制、开发配套产品和服务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断延伸、拓展、细化产业链。三是推进服务型制造。鼓励优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增值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四是发展共享经济。推动“政府引导、中介服务、社会参与”三位一体、整体联动,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园区共享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化发展提供优质共性服务。5.质量品牌升级工程重点措施:一是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推进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金融和资本、制度和政策四大创新体系建设,引导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科技、管理、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二是加强质量体系建设。开展质量标杆示范行动,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推进精益制造。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抢占行业发展话语权。三是推进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计划,打造一批“安徽工业精品”,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智能制造水平高、管理先进的“铜陵制造”品牌企业。四是打造区域产业地标。加强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制造业品牌示范企业。整合壮大一批现有名牌产品,由“单打冠军”发展成“团体冠军”,构筑名牌群体优势,打造区域特色经济品牌。6.服务环境优化工程重点措施:一是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化“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改革,实施工业项目承诺即开工审批制度。二是创新服务模式。推进“四送一服”常态化、制度化,加强中小企业数据库、企业家档案库、重点项目库、双招双引信息库建设,组建中小企业专家咨询团队,加大企业帮扶。三是提升园区配套能力。高水平建设公共检测检验、公共技术交流、公共技术研发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产城融合,构建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多元化、多功能、多点支撑的城市产业功能区。四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创新创业服务、金融服务等八个关键领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构建市、县(区)、乡镇(社区)三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体系。五是创新政企交流机制。开展专题论坛、参观考察、产学研交流等活动,为“专精特新”企业家搭建一个政企沟通、产业协作、学习交流的平台。(五)推进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议成立市发展民营经济(中小企业)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重大事项。县(区)参照成立相应组织推进制度。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建议设立市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加大优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促进特色园区和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政策资金,对国家和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成长型小微企业的,给予一次性配套奖补。对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一次性奖补。三是强化运行监控。完善市工业产业、企业、项目、指标等动态情况的监测管理系统,加大中小企业的大数据收集、分析和运用,提升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大专精特新企业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部门协同、市县(区)联动,针对性抓好土地、资金、用电等要素协调供给保障。四是强化考核督查。健全完善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监测调度、督导检查、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纳入市政府对县区目标考核,加大政策落实情况督查和绩效评估,发布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年度报告。五是强化典型宣传。每年选择一批“专精特新”培育重点企业的典型案例,树立一批企业与企业家典型,进行宣传推广,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创造、鼓励创新的浓厚创新创业氛围。
安徽铜陵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政策找人”打造最优科创营商环境
2024-10-17
关于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律法规政策清理工作的公告
2024-06-12
政府性融资担保助企高质量发展
2024-05-1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的通知
2024-03-20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政府投资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4-02-18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2024-01-02
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2023-11-23
安徽出台措施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
2023-11-11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若干措施的通知
2023-11-10
《铜陵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政策解读
2023-07-03
安徽铜陵产业园区
-
枞阳经济开发区
安徽-铜陵-枞阳县
-
安徽铜陵大桥经济开发区
安徽-铜陵-郊区
-
安徽和谐白铁加工业
安徽-铜陵-铜官区
-
安徽汇宇产业园
安徽-铜陵-义安区
-
安徽开源金属再生产业园
安徽-铜陵-郊区
-
安徽私营工业园
安徽-铜陵-郊区
安徽铜陵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安徽铜陵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