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人民政府覃卫国:“五群十链”优产业“双招双引”强动能

政策
发布部门: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淮北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8日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进入新发展阶段,淮北市面临煤炭资源日渐枯竭和环境压力日渐趋紧的“双重压力”,亟需着力扭转资源型产业的传统路径依赖,大力培育发展接续替代性的新兴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根本出路在产业转型升级,关键一招靠“双招双引”。淮北市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把“双招双引”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抓手、改革开放的主引擎,抢抓新机遇,奋力“赶”和“转”,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北。一、锚定产业定位,聚力延链补链强链。淮北是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统筹“四化同步”等系列政策出台,为淮北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拓展发展空间、集聚优质资源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是精准绘制产业地图。在省十大新兴产业的总体布局下,淮北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聚焦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深入研判产业发展趋势,落实“双碳”政策要求,研究出台《淮北市提升重点产业和产业链水平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五群十链”产业布局,重点提升陶铝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和精细化工、绿色食品和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建材5个产业集群和陶铝新材料、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绿色食品、医药健康、智能制造装备、纺织服装、锂电池、电子元器件、氢能源10个产业链条,在现有千亿产业规模基础上,力争到2025年达到2000亿元。二是明晰路径按图索骥。认真梳理十条产业链的短板弱项,分类编制产业招商指南,建立招引企业项目库,精准对接、重点跟踪,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对铝基金属材料、绿色食品、锂电池3个初具规模的产业,利用产业配套优势,着力引进标志性头部企业,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对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医药健康、纺织服装、电子元器件4个初步建链成型的产业,加快引进能够填补“断点”和“缺项”的关键环节项目,形成完整链条;对陶铝新材料、氢能源2个具有先发优势的产业,加强产业规划布局,画好产业发展“路线图”,缺什么、补什么,招引上下游关联配套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充分利用机械装备制造基础扎实的优势,以工业互联网思维,着力引进先进技术或战略合作伙伴,推动现有企业加速向“两化融合”迈进。1—8月,“五群”“十链”产值分别增长16.2%、22.1%,十大产业链累计新签约项目71个,保持高增长良好态势。二、遵循市场逻辑,全面激发招商活力。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搭建政企互动平台,创新招商方式,调动各方面参与“双招双引”积极性。一是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引领。紧盯产业链龙头和骨干企业,组织开展重点项目补链攻坚行动、围绕供应链、市场链、产品链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和上下游关联企业,促进产业纵向成链、企业横向成群。今年以来,先后举办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企业家沙龙,搭建与企业交流合作平台,联手引进产业链重点企业。比如,安徽矿机依托本地市场优势,积极与国内行业龙头郑煤机对接,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等方面,争取更大支持,打造高端矿机装备制造品牌。二是加快推进协会商会招商。出台实施《关于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中更好发挥作用若干措施》,在市级财政预算的产业扶持资金和招商引资经费中切块资金,专项用于工作支持和双招双引奖补。新成立市新型建材协会,铝基高端金属材料、绿色食品协会建设正积极筹备。今年以来,在淮商协会引荐京东智能等企业来淮考察20余次,提供有效招商信息30条,已落户项目2个。三是“一链一金”撬动社会资本集聚。探索“产业+基金+项目+人才”招引模式,设立新材料、氢能源等12支产业基金,总规模达到110亿元,投资项目51个、47.1亿元。同时,按照“一链一金”思路,谋划新设立10支产业母基金,通过创投基金、产业基金、专项基金等组合,打造特色基金群,形成国投领航、社会资本参与的新型投融资模式。四是按需引育构建优质人才生态。大力实施“淮才必遇淮才优遇”工程,持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激励等全方位政策体系,支持高端人才带着核心技术、资金项目来淮创新创业。吸引沪苏浙高层次人才180余人,现有王浩伟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95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8个。三、顶格打出声势,着力提升整体效能。坚持实施“一把手”工程,从市级层面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迈好开局之年第一步,打开工作新局面。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新开工“五群十链”项目40个、协议投资130亿元。一是坚持“一把手”带头抓招引。对标省政府要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担任“五群十链”链(群)长,带头深入研究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定期调度项目招引和推进情况,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政策链“多链协同”。明确各级“一把手”第一责任,市几大班子领导以上率下,带队外出开展招商对接活动,协调推动重大项目和高端人才落地落户。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会见客商或外出招商达330余次。6月份以来,依托市直部门和各载体单位,新组建102个县干招商小组,累计外出考察企业862家,邀请620家企业来淮考察,备案项目信息330个,意向投资3亿元以上项目69个。二是坚持市领导联系抓包保。坚持市级领导联系包保制度,每个载体单位的“双招双引”工作、每个重大项目均有1名市级领导包保,按照责任到人、服务到位、跟踪到底的要求统筹推进、抓紧抓实。坚持多层多级调度,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产业链(集群)链(群)长,市直职能部门、载体单位等层面,定期开展现场观摩、专题调度,形成共抓共推合力。三是坚持“四个一”机制抓落地。认真总结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形成的“四个一”(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张进度图、一张问题清单)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单位和进度要求,从招商信息捕捉开始,把项目准入、谈判签约、开工建设、达产入统各环节统筹起来,提供全生命周期优质服务,构建完整闭环体系。四、强化要素保障,加快重塑比较优势。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资源城市能源价格优势不明显、生产要素成本较高具体问题,优化路径,积极破解,千方百计降低企业投资和运营成本,形成竞争优势。一是降低生产要素价格。用足用活国家24条政策,探索进一步降低水电气价格的举措。推动企业尤其是中小制造业与电厂对接,全市参与省电力直接交易企业达516户,比2020年底新增102户,1—7月为企业节约用电成本4106万元。积极推进开发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推动自备电厂并网运行,降低用电成本。加快推动天然气第二气源引进,利用竞争机制降低天然气价格。加快地表水厂建设和淮水北调工程运营,进一步降低用水价格。二是保障生产要素供给。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推动要素资源向投入产出比高的项目集聚,向重点产业链集聚。大力推进“标准地”改革,市高新区夏音电气、阿文美驰汽车配件两宗工业用地完成“带标出让”,实现拿地即开工,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大标准化厂房建设力度,根据企业需求定制厂房,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多样化需求。加大闲置低效土地处置力度,采取清退或并购等方式,释放土地、厂房等生产要素,倒逼产业转型升级。1—8月,全市共清理闲置厂房62家、盘活闲置低效土地4884亩,为国轩新能源汽车铝制品生产基地、诺讯智能科技等新项目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1—7月,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5.37%,较去年下降0.31个百分点。积极推进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推动金融机构与省普惠担保公司、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开展“园区贷”业务,首批6家企业2600万元信用担保贷款顺利落地。积极挖掘上市挂牌后备资源,持续深化企业上市挂牌培育工作,全面启动多层次资本市场专题培训,正式成为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联盟城市。五、完善服务体系,持续做优产业生态。从优化服务入手,完善政策、搭建平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不断提升“双招双引”吸引力和承载力。一是强化政策集成。对中央及省支持区域发展、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进行系统梳理,该给的给到位;市级层面结合实际制定“双招双引”激励措施,该配套的配套到位,把各种能够运用和调动的资源和优势组织起来,以政策集成的最大力度实现最优效果。新出台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对现有企业扩大投资的新建项目,同等享受招商优惠政策;对新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由受益财政给予补助补贴。1—8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5808户,同比增长33%,位居全省前列。二是推进平台构建。围绕国家发展改革委24条政策措施,出台配套政策,加强跨区域园区合作,完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推动濉溪—海安、相山—莘庄等合作落地落实。推动淮北—徐州战略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果,加快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着力打造产城融合新片区、新兴产业集聚区、生态创新示范区、共同富裕先行区。实施开发区承载能力提升行动,全力推动淮北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濉溪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杜集经济开发区建设长三角煤炭装备制造智能化产业基地。三是对标服务提质。对标长三角先进地区,实施“开发区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行“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完善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机制。推进“多规合一”“多审合一”,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环节和流程。坚持园区所需与政府所能相结合,持续向开发园区赋权赋能,最大限度激发园区发展活力。

安徽淮北产业园区

安徽淮北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安徽淮北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